9月14日,習近平向2023北京文化論壇致賀信,強調”中華文明歷來贊賞不同文明間的相互理解和尊重”,“踐行全球文明倡議,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” 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文化建設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,不斷深化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,推動文化傳承發展,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。今天,黨建網梳理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部分相關重要論述,邀您一起學習領會。
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優秀傳統文化
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,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,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。
縱觀歷史,中華文明具有獨特文化基因和自身發展歷程,植根于中華大地,同世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,與時代共進步,有著旺盛生命力。
——2020年9月28日,習近平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
中華文明自古就以開放包容聞名于世,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中不斷煥發新的生命力。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發展史充分說明,無論是物種、技術,還是資源、人群,甚至于思想、文化,都是在不斷傳播、交流、互動中得以發展、得以進步的。我們要用文明交流交融破解“文明沖突論”。
——2022年5月27日,習近平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
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。中華文明從來不用單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,而是由多元文化匯聚成共同文化,化解沖突,凝聚共識。中華文化認同超越地域鄉土、血緣世系、宗教信仰等,把內部差異極大的廣土巨族整合成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。越包容,就越是得到認同和維護,就越會綿延不斷。中華文明的包容性,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取向,決定了中國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諧格局,決定了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開放胸懷。
——2023年6月2日,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
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優秀傳統文化,自古就有開放包容、兼收并蓄的文化胸懷,中華文明歷來贊賞不同文明間的相互理解和尊重。
——2023年9月14日,習近平向2023北京文化論壇致賀信